球頭車床的保養與維護需“防微杜漸”,操作人員應養成“班前查、班中盯、班后清”的習慣,易損件更換嚴格對標流程,方能最大限度降低故障率,為精密加工筑牢基礎。
一、日常保養:以“清潔-潤滑-檢查”為核心
1.班前準備:開機前需清理導軌、卡盤及刀架上的切屑與油污,避免雜質劃傷導軌或影響裝夾精度;檢查液壓油、切削液液位,不足時及時補充(切削液需按比例調配,防止細菌滋生);手動盤動主軸,確認無卡滯后低速空轉3-5分鐘,觀察各儀表是否正常。
2.運行中監控:加工時需關注主軸溫度(正常≤60℃)、進給速度是否平穩,若出現異常振動或異響,立即停機排查;每2小時清理一次排屑器,防止切屑堆積導致散熱不良或卡阻。
3.班后維護:關閉電源后,擦拭機身表面,重點清理絲杠、光杠等傳動部件;按潤滑表對各導軌、軸承、齒輪箱加注指定型號潤滑油(如鋰基脂),確保油膜均勻;填寫《設備保養記錄》,記錄異常問題以便追溯。

二、易損件更換:標準化流程保精度
球頭車床常見易損件包括刀具、卡盤卡爪、皮帶、密封件等,更換需遵循“停機斷電-定位拆卸-清潔安裝-調試驗證”四步。
以刀具更換為例:首先停機并鎖定電源,松開刀架鎖緊裝置,取下舊刀(注意避免碰撞刀尖);用毛刷清理刀座碎屑,檢查新刀的幾何角度與尺寸是否符合工藝要求,涂抹少量防銹油后裝入刀座,輕擰刀架螺絲至半緊狀態;啟動主軸低速旋轉,通過百分表校準刀尖高度與徑向跳動(誤差≤0.02mm),確認無誤后鎖緊螺絲。
再如卡盤卡爪更換:拆卸舊卡爪時需標記對應位置(避免打亂配對精度),用煤油清洗卡盤體螺紋孔;安裝新卡爪時,先手動旋入至貼合面,再用扳手均勻施力至規定扭矩(參考設備手冊);最后裝夾標準試棒,檢測三點跳動量(≤0.05mm),確保卡盤同軸度達標。